• 收藏本站
  • 网站地图

校友风采

首页 > 校友风采 > 正文
06/07
2021

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



我叫赵刚,1978年1月出生。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,我恰好40岁,可谓与改革开放同龄,同成长,同命运,同进步。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,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。


回想起来,不妨以20年为分水岭,从而把我的40岁人生经历划分为两个阶段。


我的前20年,是从贫穷和落后时期走出来的。1998年以前,我生活在内蒙古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和县城里,考入大学前连赤峰市都没有去过。


在那个山村乃至县城,经济、文化、教育都比较落后,没有多少人愿意把孩子送去读高中,而学习最好的学生都是要考中师和中专的,因为三年后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挣工资,能够为家里缓解经济压力了。


我得感谢文化程度不高却很开明的父母,在读书这件事上没怎么为难我。当然了,我也得庆幸自己当时的学习成绩并不算是最出众的,这样才没有考入很火的中专和中师,而是去读了高中。


那个时代,教育资源远没现在这般丰富,高中升学率大概也就15%的样子,多数人都是有复读经历的,我自然也不例外。随后,20岁生日过了半年多一点,我的命运不期然地迎来了一个转折,就此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了交集,与冶金专业有了不解之缘。记得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,我报的是材料学,后来被调剂到了冶金专业。


后20年的我,是在学校的培养下得以茁壮成长。1998年9月,我离开了那个小县城,而且是从首都北京中转后到的学校,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。


总的说来,本科四年的学习与生活,是创新的,是求实的,是拼争的,是奉献的,也是美好的、令人留恋的。就像妈妈的怀抱,永远都想依偎着撒娇。


大学四年,母校教会我要想做好事,先要做好人,做人最注重德行;大学四年,母校教我要有刻苦钻研的态度和精神,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学习,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;大学四年,母校为我们所有学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2002年毕业时,我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走上工作岗位,这份小小的成绩也算是自己回报母校深情厚谊的一份心意吧。


走上工作岗位之初,身边来自985、211名校的同事太多了,但和他们在一起时,我并不觉得自己弱,我牢牢记住了母校“为人诚实、基础扎实、作风朴实、工作踏实”的校风,认真埋头搞科研,一门心思地做好国家重点工程、重点型号关键材料的研制工作。


时间过得好快,在单位工作两年后,我得以回到母校攻读硕士学位,和母校再一次续写了缘分。

2007年,鞍钢首次派代表队参加国际钢铁协会组织的“第三届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”,我代表鞍钢参赛。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可谓强手如林、竞争激烈。在备战过程中,我没有浅尝辄止,而是不停地改进技术,每天晚上都加班练习,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到了凌晨甚至天亮,通过不断地琢磨技巧,比赛前夕总算整理出了最佳工艺路线。


11月27日20时,比赛正式开始,经过24小时连续激战,我最终以26.59美元/吨钢的最好成绩,打败26个国家千余名参赛选手,夺得了企业组冠军,为鞍钢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荣誉。


颁奖典礼上,鞍钢总经理问我,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,拿到硕士学位半年的我当场自豪地说,我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!


今年的3月12日,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播出了“起航新时代,重器的钢铁脊梁”专访节目。在专访中,我作为航母部分关键材料设计总师,阐述了我国的重器钢铁脊梁和我们的责任担当。最近几年,我国重点型号不断更新,比如辽宁号航母列装海军,首艘万吨大型驱逐舰列装海军,2号航母成功下水等等。今年4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进行了海上阅兵,48艘舰艇接受检阅,其中有多个新型武器属于首次迎检。在这些武器型号的研发中,鞍钢的贡献是巨大的,母校的贡献也是巨大的。


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奋斗之情,书写了新时代的奋斗气质。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是的,我们要甘于从小事做起、耐得住寂寞,既仰望星空,又脚踏实地。


2018年,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,我则完成了人生第四个十年。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,要继续脚踏实地、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交给我的各项任务,为我国军工建设事业发挥专长、贡献才智,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进一步保驾护航。

作者简介:赵刚,男,1978年1月生。籍贯内蒙古赤峰市。200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;2002年至2004年就职于莱芜钢铁公司;2004年至2007年,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习;2007年至2018年就职于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,担任军工产品研究所副所长,我国航母关键材料研发总师,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,荣获鞍钢集团重大科技奖一等奖、二等奖,鞍钢集团优秀共产党员,先进生产者等称号。


关闭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通信地址:西安市雁塔路13号     邮政编码:710055 联系电话:029-82202612   传真:029-82202612版权所有: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董校友办公室
版权所有: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董校友会(教育基金会)办公室